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青光眼中心建立于1998年,2018年批准成立温州医科大学青光眼研究所,2019年获批成为医院重点专科,2021年依托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立青光眼分中心体系,同年荣获温州市高水平创新团队称号,2024年同时成功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与浙江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青光眼中心始终秉持“引领、创新、精进、卓越”的理念,以建设集临床医疗、慢病管理、疾病预防、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国际优秀的青光眼中心为目标,在临床、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开展系列工作。经过20余年的建设,中心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临床服务方面,2024年门诊量超3万人次,手术量达3000台。青光眼中心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市外患者占比超过32%,已逐步发展成为国内主要疑难青光眼会诊中心之一。依托海南博鳌医疗先行区政策,于国内率先开展多种青光眼微创手术,先后完成国内首例XEN、Preserflo、iStent、Paul引流阀、eyeWatch引流阀的植入。同时,在引进吸收基础上进一步自主创新,研发和建立了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并在国际上首次系统性阐述了闭角型青光眼发生的跨晶体压力差理论,首次提出不完全睫状环阻滞的概念及其在闭角型青光眼和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恶性青光眼)发生中的作用。基于上述理论,创新性提出利用小剂量睫状体成形术解除睫状环阻滞,以及利用睫状体平坦部外滤过手术降低晶体后压力两种方法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理念,并在实践中验证其疗效,为真性小眼球继发闭角型青光眼以及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大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上述创新性技术在复杂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诊疗水平位居国内领先。在青光眼院前预防和诊断方面,首次对我国开展青光眼人群筛查的成本效益进行评价,得出“鉴于我国青光眼患病率和致盲率较高,人力成本相对低廉,在中国开展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相结合的人群筛查具有成本效益”的重要结论,为我国眼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高质量循证证据支持。基于这一结果,团队进一步创新性的将青光眼大人群机会性筛查与我国已建立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相结合,构建了基于社区卫生院和城市健康体检中心的主动眼健康服务模式,积极推进基层眼健康公益医疗项目,目前已在全国多个地区开展上述模式的眼病筛查,完成10万余人筛查,检查阳性率超过20%,研究结果发表系列文章10余篇,并被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年作为最高级别证据所推荐。在青光眼院后管理方面,团队2013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建立青光眼慢病管理体系,配备专职个案管理师,青光眼患者靶眼压设置率、达标率和患者随访率均达80%以上,居国内领先。
科研方面,青光眼中心聚焦打造以青光眼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科研体系,集中围绕青光眼“院前预防、院中治疗、院后管理”全程一体化诊疗开展临床研究,并针对青光眼视神经损伤和房水流出通道生理病理学研究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工作。获批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5项,其中复杂难治性青光眼治疗策略的真实世界研究相关内容分别获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和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青光眼视神经和小梁网损伤与保护相关基础研究内容”和“SLC1A5介导谷氨酰胺代谢重编程促进小梁网-Schlemm管纤维化的机制研究”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此外,团队还获得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1项,青年基金3项,探索项目1项。团队还结合传统中医眼科,建立中西医结合的“防-治-管”一体化模式干预青光眼的临床评价及机制研究,并获得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共建科技计划项目的重大项目支持。团队累计获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目前团队已建立了国内最大的、随访时间最长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等患者队列,在上述疾病的自然病程、风险因素、治疗效果评价、疾病预后等方面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近5年来,团队发表SCI期刊收录论文50余篇,包括LANCET GLOB HEALTH 、AJO 、BJO 、elife 、Eye and vision 以及IOVS 等高水平杂志;主编主译学术专著3本。学科带头人梁远波教授梁带领团队创新性地建立了青光眼防管融合综合防治体系——“青光眼防管融合新范式”获得202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成果转化方面,团队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2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3项,转化金额总计到账150万元。其中由梁远波教授带领团队创立的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PCP手术),在复杂难治性青光眼的微创手术治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被评选为温州医科大学十大研究进展。目前已开展全国PCP手术培训班6期,培训全国各省市副高及以上职称医师近百名。PCP手术在全国近百家单位应用,完成2000余例手术,发表系列论文27篇。基于PCP的手术原理,团队又进一步创新了青光眼内引流支架和支架辅助的内引流小梁手术(简称SLITs)。这两个原创性手术都获得了美国发明专利,其中,支架产品正在全国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
在行业引领方面,依托浙江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学组,牵头建立了浙江省青光眼学组,梁远波教授任第一届学组组长;创立线上浙江省青光眼论坛,目前已开展16期,线上观看人数超过9000人次;依托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牵头建立眼科学组,梁远波教授担任学组组长;创立全国青光眼网络教育学院病例分享讨论会,目前已完成超过百期内容分享,成员覆盖全国超过40家眼科机构,每期平均参会人次超过400人,为全国青光眼医生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高质量的交流平台,获得一致好评。中心连续多年组织召开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学术会议眼科分会场,及浙江省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学术年会眼科专场;作为主要单位参与浙江省青光眼基层论坛和青光眼西湖论坛的举办,为推动地区和全国循证医学和青光眼临床与科研发展贡献力量。团队至今发表专家共识1篇,另2篇共识正在专家讨论定稿待发表中。参与国内指南编写2篇,专家共识8篇。
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团队拥有正高3名,副高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博士12人,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者4人。包括首批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1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浙江省医坛新秀1人。1人入选教育部教学名师,1人荣获浙江省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在未来发展和建设中,青光眼中心将充分利用与发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临床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的支撑、引领与协调作用,推进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凝练前沿和特色研究方向,建立以青光眼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科研体系,加快特色先进医疗技术开发,加强科技原始创新与医学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