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眼压正在升高,竟是这些药在作祟
40岁的温大姐因“皮肤湿疹、瘙痒难忍”,自行在药店购买激素类药膏涂抹,陆续使用了三个月。然而在这几个月里,温大姐感觉自己的视力逐渐模糊,近几日更是察觉双眼胀痛,且无法自行缓解。焦急之下,温大姐前往医院就诊,经医生检查发现其双眼眼压升高,右眼高达46.4mmHg,左眼45.2mmHg。进一步检查温大姐的眼部表现并详细询问病史后,温大姐最终被诊断为药物性青光眼。
一、什么是药物性青光眼
药物性青光眼是指局部或全身使用某些药物后所诱发的一种病理性眼压增高,视力下降,视盘凹陷扩大、视神经萎缩及视野缺损等青光眼性损害的继发性开角或闭角型青光眼。 若药物性青光眼急性发生时,患者会因突发眼压升高,出现胀痛、头痛、恶心、畏光、视力骤降、虹视(灯光周围出现彩色光环)等症状。而药物性青光眼表现为慢性或轻微症状时,往往易被忽视,需要通过临床检查发现眼压升高或视神经损伤。
二、易诱发药物性青光眼的高风险药物
1、抗胆碱药物
a.具有散瞳作用的药物:包括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苯海索等。对于浅前房或房角狭窄的患者,使用这类药物可能会导致瞳孔散大和房角关闭;对于房角开放的患者,这类药物可能会导致眼压升高。
b.其他抗胆碱药物:部分具有较强抗胆碱能作用的药物,容易导致瞳孔散大,对于浅前房或房角狭窄的患者、容易诱发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对于高风险的药物,是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禁忌或慎用药,而部分中低风险的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氯氮平、奥氮平等。 中枢镇咳药:喷托维林、可待因等。
胃肠解痉药:丙胺太林、贝那替嗪等。 H1受体阻断药:异丙嗪、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赛庚啶等。
胃酸分泌抑制剂:哌伦西平、替伦西平等。
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氯米帕明、多塞平等三环类抗抑郁药,马普替林等四环类抗抑郁药,帕罗西汀、米氮平、度洛西汀等。
抗帕金森药物:如苯海索、丙环定、比哌立登等。
2、镇静催眠药 部分具有抗胆碱能作用的镇静催眠药是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禁忌或高度慎用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等;此外,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劳拉西泮、地西泮、奥沙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药物也有一定的可能会导致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其风险远低于抗胆碱药物,但是对于房角狭窄的患者,建议使用前咨询眼科医生。
3、糖皮质激素类 长期全身或眼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敏感个体可出现高眼压或激素性青光眼,包括地塞米松、泼尼松、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倍他米松、泼尼松龙等。
4、心血管系统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可能会通过扩张眼部血管,一过性增加房水生成,导致眼压升高。对于眼压控制不佳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需要关注,但无需过多担忧。
三、药物性青光眼的治疗及预后
1、停药或更换药物:立即停用可疑药物,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替代药物,如改用非激素抗炎药。部分激素性青光眼患者停用激素后,眼压可能在数周至数月恢复。
2、使用降眼压药物: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前列腺素类滴眼液,碳酸酐酶抑制剂等降眼压药物。
3、激光或手术治疗:抗青光眼手术多用于药物控制不佳或已出现视神经损害患者,如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小梁切除术等。
4、多数病例在停药后眼压可恢复正常,但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视神经损伤。
四、用药原则
1. 避免长期自行使用可能引起药物性青光眼的药物(尤其是激素类药物),包括局部和全身用药。
2. 对于有青光眼家族史、浅前房等高危因素的人群,需谨慎使用可能诱发青光眼的药物。若必须使用,应在眼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并每3-6个月监测眼压和视神经情况。
3. 无论因何种疾病就诊,均应主动告知医生和药师您的青光眼病史及类型,避免自行用药。
4. 出现眼痛、眼胀、视力异常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上一篇文章: 白内障手术后,会复发吗?
下一篇文章: 青光眼可以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