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广播:健康导医 | “仁心仁术 致敬医师节”特别节目——梁远波
为充分展现我市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健康导医》栏目联合温州市卫健委推出“仁心仁术 致敬医师节”系列特别节目,今天邀请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梁远波讲述他近三十年来医者仁心与精诚大术的感人故事。
梁远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第三届防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温州市预防医学会副会长
您发明的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又称PCP手术,这是我国首个由中国学者提出并命名的青光眼手术方式,您能给我们讲讲这个国际领先原创自主的手术适用于哪些复杂难治性青光眼?手术最主要的突破是什么?
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 主要的突破点在于:将传统内引流的粘小管成形术的手术适应证扩大了8-10倍, 使内引流手术不仅可以做开角型青光眼,还可以窄房角的闭角型青光眼,无论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无论角膜是否透明。 所以它的适应证是除了新生血管型青光眼之外的所有青光眼类型,如果新生血管原发疾病处理好了,也是可以的, 在ICE综合征,外伤性房角后退, 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青光眼,儿童青光眼,以及原发性开角型,闭角型青光眼都有很好的疗效,且并发症较少。
围绕PCP术式实践需求,团队构建了“手术创新—器械转化—规范推广”的转化医学全链条,建立了我国青光眼微支架引流系统技术规范等团体标准,这套系统化方案是如何为青光眼微创手术规范化诊疗提供了系统化的中国方案的?
既往青光眼的治疗,是围绕外引流的小梁切除术开展,外引流小梁切除术存在术后滤过泡的瘢痕化,以及滤过泡相关的并发症, 且随时间远期成功率明显下降。PCP作为内引流手术,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远期成功率也相对稳定,进而我们提出和构建了以内引流手术优先,微创优先的治疗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系列研究和转化, 比如针对PCP的弱点,我们开发了支架辅助的内引流小梁切除术,目前已经入选300例患者,预期9月份可完成临床试验的入组。 目前临床结果也符合预期。 同时,我们在全国进行100多场的推广介绍,组织多期的专题培训,开展10余个临床研究,目前100多家单位作为新技术开展了本手术技术。2023年,温州医科大学组织专家认定该技术为国际领先技术。
深究致病机制,寻找精准防治新方案,您带领团队在聚焦青光眼致病机制与干预策略的研究取得了哪些原创性理论成果?
我们在闭角型青光眼的浅前房与房角关闭机制的研究上,提出了“跨晶状体压力差-睫状体阻滞”学说,这个学说比较圆融统一地解释了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病因、危险因素、发生和进展,从整体、动态地解释了浅前房的形成机制及其如何在浅前房的基础上形成房角关闭,并将原发型闭角型青光眼与恶性青光眼的发生机制相统一。基于此理论提出新的诊治策略,提出了非典型恶性青光眼的概念及其鉴别诊断;研发了可预防恶性青光眼的新型人工晶体(已转化),改良了睫状体扁平部滤过手术,研发了可直接加深前房的睫状体消融仪(正进行临床前验证);还与浙理工合作开发直接测量跨晶状体压力差的眼压计。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