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校园:温州医科大学实践团用“睛心”点亮清晰未来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这一问题不仅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6月28日到7月7日,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睛心守护,眼见未来”暑假社会实践团依托眼视光专业优势,深入温州市罗西、蒲江、雁湖三个社区及眼视光医院,以“视力筛查——科普宣讲——问卷调研”三位一体模式开展全年龄段眼健康服务,用精密数据、科学宣讲与沉浸体验,构建起覆盖各年龄段的眼健康防护体系。
精密筛查:用数据绘制视力防护蓝图
在视力筛查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化身“护眼卫士”,调试验光仪等专业设备,以“游戏化引导”帮助孩子们放松。验光仪的红外光束在晨光里轻轻晃动,实践团成员半蹲身子,将仪器高度调至与孩子平齐:“我们来和小房子玩对视游戏好不好?有看到镜头里的热气球吗?”后根据验光单快速记录裸眼视力、屈光度等数据。
队员拿着验光单对小威妈妈说:“孩子现在处于近视初期,一定要控制好用眼时间,特别是电子设备,每次使用别超过20分钟,然后远眺20英尺外的东西20秒,这个方法很有效。”小威妈妈点点头:“以前总觉得他还小,近视了也没关系,现在看来真得重视起来,谢谢你啊小姑娘。”
温州方言版眼健康讲座结束后,队员们利用专业设备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一对一视力检查。在填写问卷过程中,72岁的阿婆眯眼辨认问卷上的字迹,“阿婆,我念给您听呀。”队员用温州方言逐题解读,当问到“是否出现看东西变形”时,阿婆回答:“最近看报纸上的字总像被水浸过,是不是老花眼加重了?”队员耐心讲解道:“阿婆您看,这团淡淡的浑浊就像镜头蒙上了薄雾,不是老花眼加重,是晶状体开始有点‘老化’啦。可以去医院让医生看一看,咱们早发现早调理。”队员们结合《老年人眼健康问卷》,详细记录老人日常用眼习惯、既往眼病史等信息,得到了老人们的普遍认可。
分层宣教:让专业知识穿透认知壁垒
针对青少年群体,实践团善于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趣味内容。“大家看这个3D模型,眼睛就像一部能自动调焦的相机,晶状体是镜头,视网膜是底片。”社区活动室里,队员手持3D眼球模型,边转动边讲解,原本抽象的成像原理,在“镜头调焦”的比喻下变得清晰易懂。“小朋友们,那怎么防止‘镜头’变坏呢?我们有‘护眼四招’能保护镜头。”她边说边展示,“每天户外2小时,让眼睛晒晒太阳;多吃菠菜等蔬菜水果,给视网膜补充‘能量’;写字时做到一拳一尺一寸”。她还重点强调了近视防控中医学验光的重要性。
宣讲中穿插的互动问答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宣讲员通过动画短片和3D眼球模型,多角度讲解眼球结构与近视的危害。护眼知识课堂上的趣味内容与互动,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护眼知识的记忆。
面向老年群体,实践团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宣教。“银龄课堂”上,宣讲员同样将眼睛比作“小摄像机”,用通俗比喻解释晶状体、瞳孔、视网膜的功能,聚焦老花眼、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等常见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解成因、症状、危害及日常保健方法。
队员用地道的温州话讲解,“看灯光有彩虹圈,要赶紧去医院”“看东西突然模糊,别当成普通老花眼,及时去医院检查”。老人们听得认真,不时互相交流着自身情况。65岁的王阿姨说:“用家乡话讲,听得特别清楚,还知道了哪些症状不能大意,这个讲座太实用了。”
趣味互动:将护眼认知转化为行动本能
“护眼大闯关”活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趣味体验,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深化护眼认知。投壶挑战中,孩子们凝神瞄准目标,在视觉追踪训练中体会用眼专注的重要性;颜色捕捉赛上,快速搜寻对应色块的过程,让他们直观感受视觉反应的灵动。
童画视界与手工创作成为护眼知识的“第二课堂”。水彩笔在画纸上划过的沙沙声里,6岁的小童正给笔下的眼睛添上一对银色翅膀。“这是护目镜变的翅膀”他举着画纸凑到队员面前,“就像盾牌一样,能挡住伤害眼睛的东西。”扭扭棒制作环节里,在队员示范下,孩子们将彩色扭扭棒弯折、缠绕、拼接。
问卷调研:从群众反馈中提炼护眼需求
实践团开展的问卷调研活动,也是本次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一环。活动前期,团队设计了涵盖用眼习惯、饮食与健康、近视防控态度等内容的调研问卷,并准备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问卷,各有侧重。
活动当日,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门前的树荫下,几张折叠桌拼出的问卷调研点前不时有人驻足,实践团队成员热情引导眼视光医院门口的来往路人及周边居民填写问卷。“阿姨,您要帮您孩子填写一张问卷吗,是关于孩子视力的,可以免费领一把团扇。”队员小王向前递上问卷和笔。“填完这个问卷能领扇子吗?”刚陪孙子看完眼睛的张阿姨接过笔,目光落在问卷“日均使用电子设备时长”问题上。
小王解释道:“您按实际情况选就行,这些数据能帮我们知道大家最需要哪类护眼知识。”张阿姨边勾选选项边念叨:“我家娃天天抱着平板看动画片,难怪近视度数涨得快。”她填完问卷接过团扇,扇面上“平安喜乐”的毛笔字让她忍不住夸赞。调研收集的问卷,不仅为实践团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也让团队能更精准地把握不同人群的眼健康需求,从而更好地开展眼健康服务与科普工作。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