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精准技术,提升诊疗水平——温医大眼视光手术技能培训中心成功举办人工晶状体悬吊术师资培训
为持续提升医院眼科复杂手术诊疗能力,加强青年医师后备师资力量建设,2025年7月8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科手术技能培训中心成功举办了“人工晶状体悬吊术”专题师资培训。本次培训特邀医院眼外伤专科经验丰富的魏文龙医师担任主讲导师,旨在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练,为参训的骨干医师们赋能,提升手术技术。
聚焦核心技术:从理论基石到实践精要
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是解决无足够囊膜支撑患者(如严重眼外伤、复杂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全脱位等)视力重建的关键手术方式,技术难度高、操作精细。魏文龙医生以“人工晶体悬吊术: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解析”为题,为学员们构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他系统梳理发展脉络,清讲解了从1986年经典的经巩膜后房型IOL缝线固定术,到2010年创新的无线结技术,再到2016年技术改进的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演进历程,让学员理解技术迭代的核心目标与优势;深入剖析了手术适应症(如严重晶状体脱位、囊膜支撑不足、术中大范围囊膜破裂等)和各类禁忌症(活动性炎症、严重眼底病变、睫状体疾患等),结合权威文献(如囊膜缺损分类系统)指导学员做出精准的术前评估决策;详解手术步骤与要点,对术前规划、悬吊位置选择(避开关键区域与疤痕)、标准结膜瓣制作(“L”型瓣)、缝针穿刺与引针(垂直进针、针头接力)、晶状体脚袢固定(末端1mm-1.5mm)、缝线固定技术(特别是无巩膜瓣无线结技术)、线尾处理等核心环节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讲解,并强调了术中眼压维持的重要性;系统阐述了术中(缝线断裂、前房维持困难、出血)及术后早期/远期(高眼压、出血、缝线暴露、结膜囊肿、葡萄膜炎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提升学员的风险防控意识。
赋能实践操作:精进技艺,规范流程
在“人工晶体悬吊术核心技术解析”实操环节,魏文龙医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利用丰富的视频素材和模型操作,重点传授了操作精髓。他详细介绍了10-0聚丙烯缝线(双弯、直弯、双直)的选择依据及适用场景,指导学员根据悬吊方式(单/双脚袢)合理选用;分步演示并指导学员练习标准化结膜瓣制作(放射状切开、钝性分离、角膜缘延长、隧道形成),强调“干净利落、暴露充分、张力适度”的操作要领;精准化传授双脚袢对称定位方法(术前标记、定位器、长针定位)和进针引针核心技巧(垂直眼球壁指向球心、90°进针后放平、安全引针防脱落),确保IOL居中稳定;在晶体安装与调整关键步骤,他重点讲解并演示了人工晶体安装(前脚袢不抱光学面)、脚袢缝合(双侧对称、3-4个方结)、后脚袢安全取出(水眼与非水眼处理差异)、缝线无缠绕状态下晶体位置调整与确认(拉紧缝线观察)等关键步骤;在巩膜固定与收尾时,他强调巩膜层间缝线固定的深度(1/2至1/3巩膜厚度)、避免交叉、线尾留长并妥善藏入结膜隧道的重要性,确保远期稳定性和减少暴露风险。
成效显著:师资力量收获丰硕
本次培训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巨大,一位参训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反馈表示,魏医生的讲解非常系统、透彻,将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为什么做”“什么情况下能做/不能做”“具体怎么做”以及“遇到问题怎么办”讲得明明白白,解决了临床实践中很多模糊不清的概念。一位青年骨干医师分享道,魏医师手把手教大家,让学员们收益匪浅。实操环节的细节指导很关键,特别是进针角度、引针防脱落的技巧、脚袢缝合打结的位置、巩膜缝线的深度控制等,这些都是保证手术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硬功夫”。
本次人工晶状体悬吊术师资培训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温医大眼视光眼科手术技能培训中心在提升高难度手术教学能力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通过魏文龙医生深入浅出的理论传授和精益求精的实操指导,有效提升了医院相关领域骨干医师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为规范化开展此项技术及培养后续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心将继续聚焦眼科前沿技术与发展需求,搭建高水平学习交流平台,为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持续贡献力量!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