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业务有新招,以赛促学见实效 ——检验病理中心举办 “明察秋毫” 微生物形态学知识竞答比赛
为提升检验科人员微生物形态学检验能力,规范操作流程,营造良好学习氛围,7月9日,由工会主办、检验病理中心承办的“明察秋毫”微生物形态学知识竞答比赛在14楼检验科示教室成功举行。
本次比赛由工会常务副主席李晓燕、检验病理中心主任郑美琴及副主任王友沛担任评委。检验科参赛人员通过抽签组成4支队伍展开激烈角逐。
比赛内容围绕微生物形态学知识展开,除了涵盖常见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显微镜下形态特征、培养特性、鉴别要点外,还涉及病原体致病机制等基础知识。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比赛试题均来自日常工作积累的真实案例,与实际场景高度贴合。
比赛伊始,主持人详细介绍了流程与规则。整场赛事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大环节,其中抢答题包含单选、多选及案例分析题,层层递进考验选手能力。必答题环节中,各队沉着应答,凭借扎实基础稳步积累分数;抢答题环节则瞬间点燃赛场氛围,随着主持人一声 “开始抢答”,抢答器的提示音此起彼伏,选手们反应敏捷、果断出击,比分交替上升;案例题作为核心环节,要求选手结合病史描述微生物关键特征、梳理实验室检查要点等,题目分值随难度递增,各队既需精准判断又需战略抉择,充分展现了对检验知识和临床相结合的综合分析能力。评委组针对案例题的答题逻辑与专业深度进行细致评分,对争议问题及时仲裁,计分组全程实时统计分数。
经过多轮比拼,各队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最终,比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各1组,评委为获奖队伍颁奖并合影留念。
随后,三位评委分别对比赛进行了精彩点评。李晓燕为比赛的形式和团队氛围点赞,高度肯定了本次比赛的意义;郑美琴强调微生物形态学是检验工作的基础,是疾病诊断的第一道线索。她特别指出,细节是形态识别的关键,染色后的颜色深浅、细菌的排列方式、菌落的边缘形态,哪怕是细微差异,都可能成为鉴别微生物的核心依据,也需要充分结合临床分析;王友沛副主任强调了细节对临床案例分析的重要性。
此次竞答比赛,不仅巩固和提升了检验科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加强了不同组别间的交流,还激发了大家对微生物形态学细节的关注以及对形态学知识体系的重视,进一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充分展现了检验科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上一篇文章: 百名青年志愿者上岗,助力暑期就诊高峰
下一篇文章: 【援非日记】李国星:援非1个月,我经历了29次幸福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