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掌上温州:眼心反射:按压眼球就能让心跳减速?

作者:陈张艳 核稿:    文章来源:麻醉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25/5/13 18:48:18

你是否想过,按压眼球竟能影响心跳?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其实是人体内一种古老的保护机制——眼心反射。它在医学中既是“救急利器”,也可能成为手术中的潜在风险。带你探索这一神奇反射背后的科学原理与应用。 

一、什么是眼心反射?  

想象一下:你正悠闲地揉眼睛,突然心脏“咯噔”一下,仿佛被踩了刹车。这不是灵异事件,而是眼心反射在搞鬼!

眼心反射是指压迫眼球或牵拉眼外肌时,引发心率显著下降的现象。每分钟心率可减少5-20次,也可能出现其他多种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二联律、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室纤维颤动,甚至在敏感的个体中会出现心脏停搏。该反射最早由意大利医生Aschner在1908年描述,因此也被称为Aschner现象。

二、背后的神经密码:三叉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对话”(眼心反射发生的机制)  

眼心反射的机制是一条精密的神经通路:  

1. 传入信号:按压眼球刺激三叉神经(第V对脑神经)的眼支末梢。  

2. 中枢整合:信号传递至脑干的心血管调节中枢(如延髓)。  

3. 传出指令:迷走神经(第X对脑神经)被激活,释放乙酰胆碱,抑制心脏窦房结活动。  

反应:典型表现为心动过缓(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严重时可致心脏停搏。

三、医学中的双刃剑:从急救到手术风险 (眼心反射的临床意义)

1. 急救场景:  

过去曾用于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通过按压眼球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因可能引发视网膜脱落等风险,现多被颈动脉窦按摩替代。  

2. 外科隐患:  

眼科手术(如斜视矫正、视网膜手术)或面部、眶部创伤时,牵拉眼肌可能意外触发反射,导致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研究显示,非全麻儿童斜视手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率高达60-90%,尤以内直肌牵拉时发生率最为显著,多数为一过性,可自行恢复,少数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术中需麻醉医生实时监测心电。

患者是否发生眼心反射,与麻醉深度、肌肉张力、牵拉力量、患者的年龄及精神因素等有关。眼心反射发生后,病人自觉胸闷、气促、恶心、呕吐等不适,通过心电监护可发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ST-T段改变等异常。

眼心反射一旦出现,轻则可能影响手术进行,重则可能危及生命,因此眼心反射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能减少患者出现眼心反射的程度和概率。

四、预防和处理

预防:

1、术前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态。

2、避免过度压迫眼球或牵拉眼周组织。

3、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预防迷走神经过度兴奋。

处理:

1、立即停止刺激(如手术操作)。  

2、静脉注射抗胆碱药物(如阿托品)以阻断迷走神经作用。

3、严重时需心肺复苏。(如发生心脏停搏)。

眼心反射如同一扇窗口,让我们窥见神经系统的精密调控。理解这一机制对手术安全与急症处理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眼心反射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仍需警惕其潜在风险。

小贴士:切勿自行尝试按压眼球!不当操作可能导致视力损伤或心脏意外。


热点新闻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23 © 版权所有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技术支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信息管理处 联科科技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