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利教授温眼行,从临床到科研大查房,干货全公开
4月8日,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席临床科学家王宁利教授来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青光眼中心病房,进行青光眼教学大查房、并参与疑难病例讨论及研究团队课题汇报会。一场沉浸式青光眼临床与科研带教,就此拉开帷幕。
青光眼大查房:医教相长
王宁利教授首先带来了一场规范的三级医师查房,针对一名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患者展开病因分析,床旁教学。围绕着闭角型青光眼单眼发作的原因、危险因素、易患人群、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围术期管理要点进行了深入带教,从细微处着手,在规培医师规范化以及临床思维的培养等方面给出了指导。王宁利教授对现场青年医生及医学生寄语:要做到对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做到 “问不倒”,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疑难病例讨论:思维碰撞点燃学术火花
在疑难病例讨论环节,王宁利教授以一位眼球震颤、先天性无虹膜继发性青光眼年轻患者为切入点,详细讲解了此类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以及针对此类患者微创青光眼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手持 PAX6 基因这把“遗传密钥”,为在场年轻医生和医学生们展开了一场横跨基因、解剖、临床的“跨学科解码课”。从作为眼发育的核心调控因子PAX6 基因的致病性突变不仅导致虹膜缺失,更会引发房角发育畸形 ,导致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到现代微创青光眼手术的发展趋势,最终延伸到从基因、进化、环境的角度来解释中国闭角型青光眼患病率高的原因。同时,王宁利教授还强调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临床诊疗以及科学研究的影响,进行了AI互动,现场示范了如何应用人工智能来获取知识,更好地服务患者,形成了欢快的学术氛围。同学们同王宁利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互动,在赞叹王教授学识的同时也会到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和魅力。
科研指导: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青光眼防治前沿研究
进行完疑难病例讨论后,王宁利教授便奔赴会议室,参加青光眼防治研究团队课题汇报会,会议上王宁利教授对温医大青光眼防治研究团队在青光眼表观遗传学、跨晶状体压力差学说、青睫综合征、视神经保护、手术器械研发等研究方向上科学问题的凝练、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从临床科学家的角度,以 “临床问题导向” 为核心,从机制研究到技术转化层层递进,给出了进一步的精准指导建议。
人物名片:王宁利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席临床科学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任、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院长、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河南省省立眼科医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学分会主委,世界青光眼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长期致力于“青光眼诊疗技术研究”和“重点眼病群体干预”两大领域,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省部级一等奖5次,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50余篇,连续十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