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迷雾,守护光明”——临床第十四党支部联合葡萄膜病专科开展'玻璃体腔注药"科普课堂
2025年02月25日中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门诊区人头攒动。临床第十四党支部联合葡萄膜病专科发起以“玻璃体腔注药”为主题的科普课堂,为患者朋友们拨开疾病迷雾。面对葡萄膜病这一致盲性眼病的高复发率与治疗复杂性,党员戴玛莉医师以“精准医学”为线索,串联起治疗原理、临床优势与患者配合要点,呈现了一场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的科普盛宴。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治疗科普
葡萄膜炎作为致盲性眼病的“隐形杀手”,因其易复发、并发症多的特点,常让患者陷入焦虑。“玻璃体腔注药是葡萄膜病专科的重要治疗武器,但许多患者因不了解而抗拒,甚至延误治疗时机。”戴玛莉医师的开场白直击痛点。作为深耕葡萄膜炎领域的青年骨干医师,她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深知科普对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关键作用。
注药目的:精准狙击炎症的“靶向疗法”
“如果把眼球比作一间房子,玻璃体腔就是房内的‘核心空间’。”戴玛莉医师用生动的比喻展开讲解。她指出,传统口服或静脉注射药物需穿越血眼屏障,而玻璃体腔注药能直接将抗炎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抗病毒药物及抗菌药物送达炎症前线,实现三大优势:
一、快速起效:药物浓度较全身用药明显提升,抑制急性炎症;
二、精准打击:避免全身用药对肝肾、血糖的潜在影响,尤其适合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患者;
三、减少复发:对于顽固性葡萄膜炎,可联合长效缓释剂型维持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细节决定疗效与安全
在手术过程中,针头经睫状体平坦部穿刺注药,全程仅需5分钟,颠覆了患者朋友们对“眼内打针”的恐惧想象。“技术虽成熟,但患者配合度十分重要。”戴玛莉医师特别强调注药前后的关键细节:
一、术前准备:停用抗凝药物需严格遵医嘱,避免术中出血风险;术前3天滴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
二、术中配合:表面麻醉下保持眼球固定,看向鼻上方,避免突然转动;
三、术后护理:24小时内禁止揉眼,一周内使用抗生素滴眼液,一周内避免游泳、潜水;若出现眼痛加剧、视力骤降需立即就医。
互动现场:破除误区,重建信心
“注药后视力模糊正常吗?”“注药术后眼白发红是什么原因?”“打药要打几针?”在互动环节,患者抛出的问题折射出常见认知盲区。党员戴玛莉医师逐一解答:注药后短暂的视物模糊多因药液混浊,通常1-3天消退;注药术后眼白发红,可能是球结膜下出血,一般10天~2周左右吸收;黄斑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等一针无法立竿见影,需连续注射后再次评估。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临床第十四党支部联合葡萄膜病专科未来将持续推出系列科普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让更多患者受益于精准医疗时代的诊疗进步。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下一篇文章: 党性体检、民主评议——行政第六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